【億邦動力網訊】4月12日消息,在2018阿里巴巴跨境峰會暨選品對接會上,易倉科技副總裁賢亭發表了題為《開放、協同、共生是提高跨境賣家效率的關鍵點》的演講。
他指出20人的小賣家人均產出遠遠高出200人的賣家,因為從管理學角度,每個企業的領袖、高管對于自己的管理維度是有限的,有的高管管理輻射范圍5-12個人是最佳的,超過這個范圍之后,溝通效率、協作都是極大的下降。
以下是演講實錄:
溫馨提示:本文為速記初審稿,保證現場嘉賓原意,未經刪節,或存紕漏,敬請諒解。
大家好,我是易倉科技陳賢亭。其實在跨境電商的朋友圈,今年開年之后,有一個經常被刷屏的是關店,關店有很多種原因,當然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刷單,導致很多企業那些問題爆發,比如說接下來的銷售計劃怎么樣實現、今年的利潤怎么樣做到,團隊怎么樣穩定等等。其實這些問題導致它只是一個爆發點而已,即關店。其實回顧過去由很多問題導致,由于是比較浮躁的年代,大家比較追求賺快錢的方法,比如說刷單、黑科技、跟賣等等各種,其實我們回顧一下我們的目標,我們做跨境電商企業是為了什么,不管我們的初心是什么,只為作貢獻,還是說有詩和遠方,我們核心的目標是利潤和銷售額,其實利潤和銷售額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黑科技只是一種投機方法,其實效率是另外一條出路,今天和大家探討一下效率。
在分享之前,先和大家思考一個問題,這三種類型的賣家,20人左右的小賣家、200人左右的中型賣家以及超過500人大型的賣家,哪一種類型的賣家是在人均產出最低?大家可以短暫思考一下。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看一下我們調研的數據,看一下超級賣家,比如說這是跨境通2017年前三季度情況,人均產出是3萬美金每個月,即公司所有人員。我們看一下安可的,安可的所有人均產出2016年是8萬美金,非常高,但是運營的人均產出是多少?63萬美金每月,這是什么概念?63萬美金每月是10-20人公司的總體產出。這是第一方面。
我們也走訪了一些黑科技,玩得比較牛的賣家,我們問過他們運營的人均產出是什么水平,差不多在10萬左右,但是如果考慮到公司的整體,加上其他的后端服務人員,他們人均產出可能也是3-5萬美金,這是玩黑科技的公司。因此安可它作為超級賣家,人均產出能夠做到這么大規模,絕對不是依賴于比如說什么刷單等等這些方面,它有它一套邏輯。我舉個例子,假如說安可的高管重頭再來,我相信他們一定可以打造高效率的團隊,這里面涉及到資金、人力、資源這些方面使用的效率,以及他們在風險和機遇這方面的選擇能力,還有一些是他們對未來方向的把握能力,這些是決定他們效率的關鍵。
再看一下200人以下的小型賣家,他們的效率怎么樣。這是我們調研的數據,該數據可以看到,20人以下的小賣家人均產出遠遠高出200人左右的賣家,為什么?其實從管理學角度來說,每個企業的領袖、高管對于自己的管理維度,可能比如說管理輻射的范圍5-12個人是最佳的,超過這個范圍之后,溝通效率、協作都是極大的下降。我們大家都知道,劉邦和韓信有一段很經典的對話,劉邦能帶多少人?10萬人,韓信能帶多少人?多多益善,但是為什么劉邦做了皇帝?因為劉邦能管理將軍。因此從該故事可以看出來,二是,人的管理輻射范圍有限,二是管理團隊的將領即管理中層和管理基層、管理一線人員他的能力要求都是不一樣。
我們回顧一下企業的老板,在創業的時候帶著十幾個人,這時候團隊有兩個特點,一是執行力特別強,二是溝通效率特別高,因此才有他們這種高產出。我們對比這兩個數據之后發現,其實中型賣家有個產出陷阱,而這個產出陷阱如何走出來,先要知道產出陷阱的原因,導致是什么原因。除了管理、輻射、維度,接下來從三個維度和大家做個探討,即人、資金以及資源的使用這幾個維度。
先看一下資金,從十幾個人的賣家發展到中型的賣家時,我們很多賣家因為發展的需要,走備貨這條路線,備貨其實帶來了哪些痛點?第一,我們和大型賣家比,和供應商的溢價其實沒有辦法比,這直接導致我們的資金成本高于他們。第二,因為我們的經驗所限,即從小賣家發展到中型賣家,在備貨計劃以及庫存的周轉、銷售預設等等這些方面還沒做好,導致庫存周轉極低。其實我以海外倉賣家舉例,做得還行的賣家他的庫存周轉是二十天到四十天,比較糟糕的賣家庫存周轉可能會達到六個月,這是一方面。另外是庫存積壓,其實我們和超級賣家也有這個問題,庫存積壓是我們跨境電商很大的一個痛點,但是怎么樣解決?第一,取決于我們對產品銷售預測的把控。第二,我們滯銷以后,清理滯銷的能力,這一方面,中型賣家很多不太具備,因此導致我們資金層面的成本比較高。
接下來再看一下對資源,舉個簡單的例子,即在倉庫里面,人員發貨的效率這方面。我們客戶里面比較卓越的在倉庫層面發貨效率一天,一般以上能達到800單每人每天,然后有的到一千多單。另外,隨著智能賣家的概念出現、智能硬件的普及應用,其實效率會進一步提升。
我們再看一下在第三個,重點分析在人的層面,接下來從這三個層面和大家探討,在我們眼里,在人的協作方面有三種團隊,第一個是企業內部的團隊之間,第二個是跨國團隊,跨國團隊其實現在越來越多,因為第三方服務商的不給力,以及對海外本土化的要求,可能在海外有一些團隊,不管是倉庫方面,還是海外營銷,以及一些稅務方面等等這方面的人,這方面是個跨國團隊。第三個外部的團隊,包括供應商和物流在這方面協作,接下來分析這三個。
這三種協作方面到底存在什么問題,是人的問題,還是有一些無法認為控制的客觀原因導致的效率低下。第一,我們先反思內部,這是我們調研賣家內部摩擦最多的幾個團隊,這四種情況下,作為賣家大家都知道,仔細反思一下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摩擦,舉個例子,比如說我的訂單缺貨了,這怪誰?還是有其他原因?比如說產品質量非常差,運營肯定是會遷怒于采購,但是產品的質量是不是采購人員能夠把控,能夠把控多少。我們企業的決策者,在產品質量改善這一方面,是否要甩鍋給采購,還有自己擔任自己的責任。
另外關于財務這一塊,舉個例子。其實我們很多企業內部的審批,財務可能是一個形式而已,這筆款該不該付、這筆營銷費用該不該支付、甚至其他的費用該不該支付,財務其實不懂,當財務想管控、發現有企業的現金流問題的時候,到底該怎么樣做決策。在這里面肯定是不止是財務、運營、銷售的摩擦,而財務和這些部門出現摩擦,絕對是我們管理者的問題。再看一下比如說銷售、物流,以及產品開發和銷售之間,這些都存在很多的問題,我們看每個問題的發生都不是我們企業招到不合適的員工,在抱怨、推卸,而是真的是每天高頻次的發生,他們都疲于應付。
我們再看一下跨國團隊這塊,我們在調研,跨國團隊為什么他會出現比較多的摩擦,效率比較低,其實也是客觀原因存在。第一,時差,自古以來,異地戀有比較大的挑戰,異地團隊管理也是,何況異地團隊。即跨國團隊有企業文化、工作方式的差別,比如說你希望國外的員工加班,基本上不太可能,另外國外很多員工可以無條件請假,他說生病就生病,不需要請假條,在很多國家。這里面在管理方式上會增設很多摩擦,尤其是當海外的物流出現問題時,國內的團隊和海外團隊的隔閡又要產生了。
接下來再看一下對外,我們在供應商這一塊,我們調研最痛的幾個點,第一個是生產進度無法把控,我相信賣家都有體會,尤其在旺季的時候,我要了一批貨,店鋪都開了,各種營銷準備都做好了,結果貨到的時候,旺季已經結束了,很多種情況在去年發生。另外一個是產品質量不穩定,這里面去設想一下我們是工廠供應商,工廠在解決生產進度和生產問題上面都有很大的挑戰,它的設備、人員、生產計劃等等都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有的工廠解決了,有的工廠解決得不好,而我們賣家所要做的是選擇哪一些和我們配合比較好的工廠,或者我們去培養那些,這是我們要思考的方向,因為抱怨解決不了,包括有時候一些摩擦、沖突也是解決不了。
在物流層面,其實摩擦比較大的是這一些,大家想一想,物流環節最難把控,不管是清關、投城、委城派送、海外倉庫等等,都有太多的服務商無法掌控的點,他給你提供物流服務,他基本的資源層面無法掌控,因此你物流的服務質量可想而知,很多時候是有心無力。這時候我們又要怎么辦?又在考驗我們選擇的能力,選擇有兩點,第一是選擇更好的服務商,第二是選擇更好的質檢,當然很多賣家早期走了質檢這條路,也走出來了。
這就是在分析低效率的困境,為什么說超級賣家他的人均產出是高于中型賣家,而小型賣家人均產出也是高于中型賣家,中型賣家到底怎么樣走出效率的困境,以及產生的原因我們在分析,接下來看看怎么樣走出。其實我們在調研你們怎么看待低效率的產出,覺得應該在哪一方面做突破,這是我們賣家給我們的答案,知道在管理方面出了問題,同時也知道需要吸引更優秀的人才,其實跨境電商人才很缺,很多時候大家沒有選擇,沒有辦法,只能去培養,但是有時候一定的人才代價要付出,其實人才的成本反而是最低廉,一個優秀的人才解決的問題太多。
我們來看一看有哪些東西、用哪一些方式去攻克那些人員無法掌控的難題。我今天會從這兩個方面和大家做分享,第一是流程,流程其實包含團隊架構,第二是績效,和賣家溝通的時候,是他們的思維,即管理比較卓越的賣家。流程舉兩個例子,一是采購流程,二是財務流程。在采購方面有太多問題,比如說付款方式,有貨到付款、分期、先付錢后發貨等等各種模式。這幾種模式沒問題,問題是發生異常的時候,處理的方式不一樣,比如說我到貨的產品數量不夠或者超出了,該怎么樣處理;比如說到貨的產品質量有問題,已經有錢付了,供應商怎么退錢;或者還沒有付錢,貨到了之后,我這里有質量不行的貨,怎么樣和供應商協作處理。每天有大量這樣的問題,一個初步的思路是,大家先把流程理順,出現各種異常情況下,流程該怎么走,把流程理順之后,接下來思考的是怎么樣把流程高效的執行,或者用更少的人去執行高效的流程,讓大家只是簡簡單單地做一點事情把這個做完。大家想象采購的環節涉及到哪一些角色,采購人員、采購經理、財務、會計、出納、倉庫人員、倉庫的質檢人員等等,有這么多人在配合處理這么多異常流程,尤其是高頻的異常流程的時候,我們該怎么樣去做。即剛才的思路,第一,流程化,第二,流程的高效執行。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財務,財務這一塊說實話,財務是企業風險把控非常重要的一個層面。舉個例子,當企業很多賣家定的企業目標,假如定一個億還是兩個億。當企業老板在思考今年做兩個億,要思考最關鍵的幾個問題是,第一,這兩個億需要多少人來實現,每個團隊需要多少人。第二,需要做多少平臺、店鋪去實現,這些店鋪在什么時間準備好。第三,我需要準備多少錢,由于涉及到支出太多了,人才、產品、營銷費用的支出,錢如果沒有到位,我空定一個目標也是沒用。第四,我需要選擇哪些靠譜的伙伴,比如說我的核心供應商,今年哪些要配合我兩個億的目標,這些供應商是否配合好。另外是物流,我的淡旺季物流怎么樣保證,淡季好說,但是旺季怎么辦?有哪一些物流伙伴可以幫我解決,美國、歐洲、新興市場等等,這些是我們老板要思考的。
在這種情況下,回到剛剛財務和其他部門的矛盾點,這筆錢該不該付,付了會效果怎么樣,有了這樣財務預算體系之后,在3月份的目標是多少,這個月支出的營銷費用應該在什么水平,財務知道這筆錢該不該申請,預算范圍內可以申請,波動范圍內的也可以審批,超過這個波動就不能審批,屬于一種浪費。這種機制其實是需要公司把預算體系落實好。這是我從采購和財務流程向大家做一個啟發,當然在軟件企業的視野里有太多的流程,可能幾百、幾千個流程在電商的業務鏈條里面,不管是物流、選品、訂單處理、異常處理、客服等等,都有大量流程。
接下來看另外一個層面,即結構,其實很普通,有沒有細心的朋友發現它的不同點。跨境電商的架構一個是職能架構,還有一種是阿米巴模式的事業部的架構模式,當然還有其他的,各種包括外包等等這些方面。我們在看這個架構,其實只有一個點比較有特色,即數據分析團隊,我這個架構是決策者的角度來看,下面會有一個圖從執行層面來看這個流程。從管理角度來看,數據團隊要做的兩個點,第一,可以清晰地幫我了解到每個團隊目標達成情況以及盈利,即它的支出成本這些情況。比如說有不少客戶一個月開兩次財務預算會議,這里面是預算每個團隊的盈利、成本,目標達成需要團隊的負責人去匯報,有一個財務的思維。其實該數據是輔助我們決策。
第二點,它輔助我們去判斷問題,比如說銷售部門、采購部門以及運營、物流等等這些部門出問題的時候,責任是誰的或者怎么樣解決該問題。有的時候,批評只是一個方面,即強壓,只是一個發泄的方式,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怎么樣解決問題?需要數據告訴我們到底問題出現在哪里。第二點是除了數據可以解決問題、發現問題,還有一點是數據可以幫助我們發現機會,有個商機發掘團隊,哪些新平臺、市場、產品比較有機會,或者更合適我們的團隊,有這樣的人做這樣的分析,如果都不做思考,很多機會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別人日出萬單或者出更多,與我們沒有什么關系。因此這個數據分析團隊建議大家,不一定說投入多少人,你有一個工具幫你做也可以,或者你有表去做這樣的事情,都比沒有要強。
剛才看到管理者,他在協調架構方面該怎么去思考。接下來看執行層面,不同的部門怎么樣確保我們的執行。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溝通,比如說在釘釘發起一個消息,通知團隊處理某個問題,但是是否該問題被處理了,沒有一個閉環去反饋,這時候要有一個協同,即超級賣家里面、很多大賣家有個協同的管理體系。這里面舉個例子,賬號出了問題,需要運營主管、客服去配合執行該問題,如果這時候有協同工具,發現之前在一些溝通工具里面發現的碎片化都可以被解決,比如說這個問題是什么時候執行,執行的結果怎么樣,被誰執行,在什么時間、結果,我們都可以看到,每天企業有大量的任務被執行情況,都可以被管理者所看到。
第二是講一下供應商的協同,剛剛其實張總已經講了,1688在采購效率、付款效率及溝通效率做了很大優化,接下來講一下我們企業怎么樣和一些ERP軟件,當然這是我們自己的ERP,其他ERP也有,怎么樣和ERP軟件在供應商管理上更大的提高效率。我們都知道產品的質量無法把控和供應商的采購效率,即生產進度無法把控,其實這里面我們要做優化、選擇,比如說一個工廠在發貨周期有沉淀,產品質量至少有兩個層面可以反饋,第一個是倉庫的質檢,質檢人員通過反饋這個供應商它的產品情況,第二個是消費者,比如說差評、退換貨等等這方面的數據,也可以反映該工廠的產品質量,我們用這些數據去考核工廠,去選一些核心的伙伴出來。這時候像張總說的,當我們把采購人員的精力釋放出來,采購人員可以去選擇核心供應商,為客戶關系去打造信任。有些伙伴不是說我們是上帝,大家說付錢是上帝,很多時候要和合作伙伴達成戰略關系,要他信任你,去支持你,在供貨的及時性會全力配合。
最后說一下績效,用績效使個人變成英雄。這是我們在調研10-100人的團隊,他們有無KPI產出的差異。所謂KPI的提升比較明顯,KPI怎么樣做,其實是一個指揮棒。你定了什么KPI,你的企業往什么方向走。我們阿里比較特色的是企業文化放在KPI里面,其實在其他的賣家里面,當你想提供團隊的協同時,KPI是否有協同這一塊,比如說KPI增加協同分有部分的配合來評分,晉升體系里面有跨部門的協同來打分等等,它可以處理這樣不同部門間的協同,當然KPI還有其他很多的用法,大家可以去探討。另外我們舉了個例子,即中型賣家不同的人怎么樣去做KPI、績效。
今天我從流程和績效方面給大家做分享,這是易倉的簡介,給大家簡單說一下,這是我們易倉在賣家這一塊做的布局,即我們怎么樣幫賣家提高人均產出,大家可以看到這里面的思路,從數據、倉配、產品、采購以及營銷的方面,我們做了一些事情,這也是我們服務很多百萬美金的賣家、月銷百萬美金賣家得出的經驗。這是我個人微信,大家有興趣可以加一下,非常感謝大家,有興趣可以到我們展位交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