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名字是我自己杜撰的,因為這個方法的初始模型是三種產品,后來雖然做了擴展,但是還是保留了模型的名字。
這個技巧在淘寶店和天貓店使用的非常廣泛,但是外貿中使用的少之又少,因為雖然我稱之為技巧,實際上是基礎,而基礎,是絕大部分人都不想做的。
諸位外貿人,你還記得被客戶虐的場景嗎?明明你給出的價格已經基本上沒有什么錢可以賺,客戶居然還是各種不滿意,給出的所謂的同行的價格或者目標價更是離譜,低到你懷疑人生:低于成本價,賠錢居然會有人賣?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會拿出質量這個武器來,告訴客戶,哥們,你可不能買他們的,我們的質量好啊,有保障啊。
客戶心想,enough is the best,去他媽的quality is good!
想一想,大部分時候,我們的語言是多么的蒼白無力啊,就如同一個騙子當著我們的面騙我們的客戶,我們卻憋紅了臉,青筋暴突,只是說著,不要信他,他是騙子,他賣給你的不如我給你的好,客戶在猶豫,騙子卻在沖著我們擠眉弄眼,幸災樂禍。
市場競爭越激烈,渾水摸魚的人就越多,這幫人有的是偷工減料的花招,揣摩透了客戶貪便宜和僥幸的心理,也看的出我們這幫正兒八經談生意的人的無能為力,氣焰囂張!
正兒八經的生意人干不過騙子,是不是很可笑?
當然,這只是三品策略誕生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產品有檔次和參數的區別,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今年的廣交會,客戶跑到我們利貿咨詢輔導的客戶的攤位上,看上一個產品,問價格,報完價之后,對方直接搖著頭說,價格太高了,我剛剛從某展位過來,他們的價格只有你們的70%左右。
這個時候,要怎么談?
如果把精力放在價格本身,我們一定死的很慘,因為可能我們的成本都要高于對方的報價。
換個角度,思考一下,我們談論的真的是同一個產品嗎?如果不是,所有的時間和精力不就白白浪費了?
所以,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把我們的產品跟騙子的產品,或者跟與我們根本不能相比的低等級產品分辨出來,無疑,直接對比是最好的方法。
這種對比,是要在上戰場之前就要準備好的,對比的方法有很多,大家可以按照自己需求進行選擇。
當然,必須是表面上看起來幾乎無差別的產品,以此為基礎:
1.我們的合格產品
2.我們不小心產出的次品
3.以次充好的產品
下面就比較簡單了,我們要把這三種產品的區別清清楚楚的寫出來了,或者講出來,拍成視頻,當然,如果是面對著客戶,要給客戶演示出來!
我一般會這樣說:
您看,這三個產品表面看起來一模一樣對嗎?可是您知道他們的區別嘛?區別大了,這個是我們報價90的,用的是某某厚度的骨架,某某材質的藤條,某某牌子的面料,某某厚度的海綿,這個是報價80的,骨架的厚度完全不夠,您覺得承重能達標嗎?藤條的厚度和材質都很差,太陽曬上幾天就毀了,您是專家,應該摸得出來。這樣的產品您買回去賣給您的客戶,不怕產生問題嗎?其實說句實話,我們以前為了拿訂單,也做過這樣的產品,結果給我們惹來了太多麻煩,因為客戶肯定都會找回來的!所以,我們現在不想再做這樣的產品了。
您再看看這個次品,結構本身就有問題,但是如果你真正安裝起來使用的時候就會發現,根本放不穩,這個不用80,免費我都可以給你。
眼熟嗎,這段文字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你會恐嚇客戶嗎?就寫過了,對嗎?你有用過嗎?
有幾點一定要注意:
1.做成視頻,對我們以后的銷售會很有幫助
2.一定要說明白產品的質量好壞對于客戶的利益的影響
3.文字講解一定要熟練再熟練,可以現場演示,這個就需要大家多多進行模擬訓練
以上是如何把我們的產品和偷工減料的產品區分開。
如何確認我們跟客戶所談論的是同一種產品呢,可能某個產品就是會存在很多種檔次,就算是低檔次也不是偷工減料的產品,只是材質有所不同而已。
那么我們在選品的時候,就是高中低三檔或者更多,就如同我們在廣交會上遇到的狀況,如果我們可以拿出幾檔產品,就可以清晰的給客戶演示了:
您說的這個價格我們的確也能做,只不過材質,配件,輔料等等都會被替換,我相信對方的價格一定是基于這樣的質量,這個質量也絕對可以,做促銷絕對夠用了,但是如果你想做的再好一點,就要用一些更好的材料了。
請注意,因為我不方便透露具體產品信息,所以說的比較簡略,實際上應該結合產品,很詳細的為客戶進行介紹,每一個檔次是什么樣的配置,會讓產品有什么樣的表現,然后去跟客戶的需求作比對,這樣會讓整個訂單進度加快。
其實,這些都是基礎,無論我們的樣品間,辦公室,還是展會現場,都應該有這樣的“三品”,以保證溝通順暢,深入。
你們學會了嗎?
本文章由JAC寫于2017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