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國際貿易往來的過程中,由于貨物交易距離較遠,以及交易時間過長等原因,所以導致各類不確定因素較多。為了使買賣雙方的權益能夠得到良好的保障,雙方會選擇在支付方式上進行調整。目前,大部分外貿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時會選擇信用證支付。因為采用此支付方式,中間有銀行做擔保,所以不少企業認為這樣的支付方式安全度較高。雖然信用證支付有一定的優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交易風險,但也并不是毫無風險。在外貿交易過程中,仍有一些不法分子會抓住漏洞,從事欺詐活動。下面我們將主要介紹一下,在使用即期信用證的過程中有哪些常見的風險。
即期信用證就是指,在交易往來的過程中,受益人只需要遵守信用證要求,拿著相關材料及憑證,就能夠找銀行提取貨款。它的特點是安全且快捷。但是在國際經貿往來的過程中,有不少外貿企業因忽視了即期信用證潛藏的風險,所以上當受騙,最終導致錢貨兩空的。
首先即期信用證的風險在于,賣家在出貨之前,并不會收取任何的定金,這對于外貿企業來說是具有風險的。因為貨物一旦運送出港,就需要其承擔不小的風險。例如,貨物因物流原因無法及時送到或者送到之后買家找各種理由就拒絕簽收,這對于買家來說似乎沒有什么損失,但是對于賣家就不一樣了。這批貨的從生產、加工再到運輸,每一個環節賣家都投入了不少成本,一旦貨物無法按原定計劃交易,那么賣家將要承擔巨大的損失。因此在使用即期信用證的過程中,賣家需要承擔的風險很大。
其次,在使用即期信用證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不符點問題。受益人要想順利提取到貨款,那么就需要向銀行提供完整且準確的單據,之后銀行會對這些單據進行審核。在審核過程中,工作人員重點檢查的就是是否存在和條款不一致的內容,如果發現存在不一致的問題,那么銀行就有權利拒絕付款。在貿易往來過程中,由于不確定因素較多,所以很有可能會出現和條款不一致的情況,如果外貿企業能夠及時發現進行調整就無大礙。但是一旦疏忽了這個問題,在銀行后期審核的過程中被發現,那么企業就無法順利拿到貨款。
最后,不少信用證中還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的軟條款。這些條款就屬于陷阱,它的存在會嚴重損害受益人的利益。如果雙方在確定條款的過程中,外貿企業沒有對所有條款進行一一審查,那么很有可能會讓有心人在條款中設下陷阱。這樣一來,受益人就需要受制于這些軟條款,從而無法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
總而言之,要想避免這些風險的出現,就需要外貿企業提高防范意識,在交易過程中確保所有的步驟合規范、合法,這樣一來不法分子就沒有了興風作浪的機會。相關部門也需要加大打擊力度,對于外貿活動中的犯罪行為進行嚴懲,從而營造一個穩定安全的外貿交易環境。總而言之,雖然即期信用證安全程度較高,但是并不意味著絕對安全,因此企業還需要提高警惕。在使用過程中如果稍不注意,還是會導致企業利益受損。但這種風險并不是必然存在,關鍵在于企業的防范意識是否夠強,只要做好防范工作,就能夠避免出現錢貨兩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