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摘要:海外倉作為跨境電商破解物流成本高、配送周期長、提升消費者本地化購物體驗的有效途徑,在促進國際貿易走向無國界進程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本文探析了跨境電商海外倉發展利弊,著重從當前海外倉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入手,來提出完善對策和建議,來促進我國跨境電商產業的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跨境電商 海外倉 利弊分析 對策措施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0(c)-060-02
隨著跨境電商產業的不斷發展,物流瓶頸日漸成為影響消費者購物體驗的重要阻礙。由于跨境電商具有國際化特點,對物流服務提出更高要求。現實中的跨境電商企業,紛紛通過海外建倉或租用倉庫等方式,來優化物流配送體系。比如eBay、淘寶海外等B2B、B2C平臺通過自營海外倉或依靠第三方海外倉來解決跨境物流配送管理。但無論是自營還是租用海外倉模式,在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的同時,也面臨諸多利弊考驗。比如海外倉建設機制不夠完善,資金不足、法律環境不健全,庫存滯銷風險大,配置效率低等原因,反而制約了海外倉的健康發展。
1 跨境電商海外倉優劣勢分析
1.1 海外倉的優勢
海外倉的構建,其最終目標是為了解決消費者本地化購物體驗問題,提升跨境電商企業的競爭力。因此,其優勢主要表現在:對于出口跨境電商企業而言,其優勢是突出的,一是能夠從商品價格上實現更高利益,如eBay在海外倉中的商品價格要高于直郵商品的30%,其利潤率是顯而易見的。二是通過海外倉來優化電商供應鏈體系,如對于同類商品,海外倉發貨銷量要高于中國本土銷量的3.4倍。三是通過海外倉發貨,可以降低發貨相應時間,提升配送時效。四是利用海外倉的批量化倉儲空間,可以集中海運方式來降低單件物流運費,大大降低倉儲配送成本。五是利用海外倉集中運輸模式,能夠實現對不同商品重量、體積、價格的統一化管理,特別是在退換貨服務中更具競爭力。同樣,在海外倉物流模式下,對于消費者而言其優勢表現:一方面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海外商品,打破傳統單件、小包快遞對體積、重量的限制;另一方面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快捷、便利的購物體驗,收貨時間更短,退換貨及售后服務更便捷。
1.2 海外倉的劣勢
當然,對于跨境電商企業構建海外倉模式,也存在諸多難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易受國際進口貿易保護者的抵制。隨著跨境電商海外倉的建設,大批量商品的進口對本國傳統商業帶來影響,使得利益相關者產生抵制傾向,加之我國商品在知識產權、產品安全等方面的諸多缺陷,面臨的貿易糾紛更加頻繁。二是海外倉構建下企業需要負責外貿、貨物清關等諸多事項,由于傳統目的地國的進口貿易由海外進口商完成,但對于海外倉物流配送模式,這些手續由跨境電商自負辦理。同時,在清關方式上,傳統小包由郵政來完成,而對于海外倉批量發貨,走大宗貨物清關方式,要求更嚴格,認證體系更繁瑣。三是對跨境電商的管理、服務能力要求更高。從海外倉經營管理過程來看,貨物交由海外倉運營主體來進行管理,并負責倉儲、物流、配送業務,由此需要對貨物進行快捷、準確、實時化管理,所需的信息技術水平更高。
2 跨境電商海外倉發展突出問題
2.1 跨境支付不暢,資金結匯難題
由于海外倉業務多為國外用戶服務,對于跨境支付,由于國內支付品牌在海外的認知度有限,導致境外支付主要依賴Visa、萬事達等國際卡。盡管我國外匯局也對跨境支付牌照進行發放,并允許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外匯資金結售業務,但從現有跨境支付平臺來看,多為Visa、Master-card、PayPal等壟斷,這些國際信用卡組織所設定的支付手續費率較高,如Visa每筆收取2%~3%的手續費;PayPal每筆手續費高達3%~5%。這些額外的手續費,多由電商平臺或商戶承擔,無形中增加了支付成本。另外,由于國內支付工具在海外支付不受理,使得海關、稅務業務無法辦理,帶來結匯難題。
2.2 海外倉企業資金鏈不穩
由于海外倉建設與管理需要高昂費用,如英、德、澳等國家海外倉工人工資最低每小時3美元,而美國的倉庫工人最低每小時15美元,比國內倉庫工人工資高了5倍。在倉儲倉庫租賃上,租金高。如德國海外倉每平米年租金為60美元~100美元;美國的為100美元~125美元,澳洲的將高至130美元,再加之其他水電等雜費,很多跨境電商企業在提供相關證明時還要繳納高額擔保金,由此帶來的資金壓力,也讓企業不堪重負,甚至出現資金鏈不穩風險。
2.3 法律監管不健全
跨境電商海外倉建設還面臨諸多法律屏障,特別是法律規范標準的差異化,監管體系不健全。如在俄羅斯海外倉,有近一半企業選擇“灰色清關”方式,逃避正常通關手續和費用。但對于“灰色清關”不受法律保護,隨時可能遭受俄羅斯檢察機關、海關的追查。同時,一些國家針對中國跨境企業的商品制定苛刻的規定,如巴西對中國的商品超過50美元則征收60%的關稅,俄羅斯對我國免稅入境包裹進行限價,超過限價部分征收30%的關稅。另外,因法律制度不完善而帶來的不法偷稅漏稅問題頻發,也影響了海外倉的國際形象。
2.4 技術管理水平相對較低
從跨境海外倉技術管理現狀來看,我國企業多采用ERP采購系統下單,人工核查易出錯,導致更多客戶投訴。而采用事件管理軟件,可以實現對海外倉各運送環節的自動監視,以提升管理效率。另外,由于海外倉運營標準與國際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比如在備貨管理上,常因價格低而帶來過量進貨問題,導致滯銷。
3 完善跨境海外倉發展的對策
3.1 以法律法規建設來營造建倉環境
海外倉建設與發展需要從法制環境完善上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我國要從物流、倉儲法規建設入手,結合海外倉實際,特別是在跨境業務中的信用問題、信息安全問題方面,要兼顧國內、國際法律協同問題,分類對待自建倉與租用倉模式。同時,在與海關、稅務、質監部門協同上,要依托現代化綜合性電子商務平臺,來簡化建倉流程,提升通關效率。
3.2 推進虛擬海外倉構建
所謂虛擬海外倉,即是將各境外門店進行整合,以存放相當數量的貨物,并通過信息共享系統,來實時展現庫存信息,便于線上、線下交互對接,靈活安排物流配送模式。利用虛擬海外倉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各門店的倉儲能力,且利用線下分散的門店來節省租用、自建海外倉的成本,還能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后續服務。
3.3 完善本土化服務體系
跨境電商對海外消費者的服務,依賴于海外倉所提供的本土化運營體系,來拓寬海外市場占有率。比如組建海外倉本土化運營團隊,結合本地消費需求來設置海外倉規模;開展本土化語言、文化調查,制定覆蓋目標市場的本土化電商服務網站;優化本土化第三方支付平臺,滿足本土化支付;在貨物配送上以本地倉儲商品進行發貨,減少物流環節,提升服務時效性。
3.4 引入現代信息管理系統
海外倉建設與管理,關鍵要從大數據技術的開發與利用上,構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比如在訂單生成、追蹤、錄入及匯總管理上,要實現自動化、網絡化;對海外倉庫存信息進行高效協同管理,特別是引入數據分析與挖掘,對市場需求進行精準預測,提升海外倉備貨、運貨效率。
3.5 拓寬風險防范合作模式
海外倉建設作為新型倉儲管理模式,其風險因素較多。在建倉前,要從各類風險因素上進行可行性分析,跨境電商企業要制定風險防范體系,包括融資風險、商貿合作風險、法律、監管風險等,來降低建倉市場風險,提升海外倉效益。
4 結語
跨境電商海外倉戰略的推進,還面臨諸多阻力。從我國海外倉倉儲管理、物流配送實踐中,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從政策、法律、技術、國際間商貿談判等方面,來發揮海外倉優勢,逐一破解劣勢難題,不斷構建滿足海內外消費者隨時、隨地、隨心的購物體驗。
參考文獻
[1] 單琴琴,呂紅.我國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建設研究[J].對外經貿,2017(08).
[2] 劉曉紅,趙宏.我國出口產品海外倉建設障礙及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12).(來源:中國商論 文/邢書綸 編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近日,電商智庫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2017年度中國農村電商發展報告》(報告下載:www.100ec.cn/zt/17ncds/),報告對2017年農村電商行業進行數據分析解讀。目前農村電商主要玩家主要包括:1)綜合平臺電商:京東、云集、農村淘寶、拼多多、蘇寧等;2)農資電商:云農場、一畝田、田田圈、草帽網等;3)農產品電商:買菜網、鏈農、美菜等;4)網絡品牌電商:三只松鼠、百草味、新農哥等;5)生鮮電商:小農女、我買網、本來生活、田田圈等;6)信息服務類:村村樂、智農通、中農網等;7)農業眾籌:有機有利、京東眾籌、淘寶眾籌、蘇寧眾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