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的外貿綜合服務和火爆的海外倉也在地方層面受到重視。河北省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日聯合發布了《河北藍皮書:河北經濟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
據《報告》介紹,與外貿先進省份相比,河北省外貿新業態的發展尚有一定的差距,既沒有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引領作用的新業態頭部企業和集聚區,也缺乏在河北省范圍內具有明顯帶動與集聚效應的新業態企業與區域。未來隨著河北省外貿新業態的發展壯大,外貿新業態制度創新將會有更充分、更廣闊的載體基礎,將有望形成有利于河北省外貿新業態規范發展且與河北產業、區位特點相契合的制度體系。
《報告》指出,河北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起步晚、數量少、規模小、缺乏市場知名度,尚處于前期發展階段,服務河北省內企業的大多是先進省份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壯大是河北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第一要務。河北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要處理好發展與制度創新的關系,在發展中創新,在發展中規范。隨著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規模擴張、業務鏈條的縱向延伸、行業類別的橫向拓展,輔之以有針對性的制度創新,探索既能充分發揮綜合服務效能又便于有效監管的規范化管理制度,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規范化發展。
《報告》介紹,河北省迄今已有40個省級公共海外倉,如MG集團莫斯科海外倉、滄州新絲路印度孟買海外倉、德福來商貿南卡羅來納州默特爾比奇海外倉等。河北企業打造的海外倉已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在推動“河北制造”海外營銷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作為近年來完全由市場主體自發創設的一種外貿新業態,海外倉建設處在一個“先發展、后規范”“邊發展、邊規范”的制度探索過程,包括海外倉高質量發展、規范發展的標準建設,公共海外倉的相關制度建設等。
《報告》建議,推進河北省海外倉制度創新宜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著力優化完善省級公共海外倉的制度建設,在公共海外倉標準化建設、功能定位、服務能力、服務河北企業數量、營業收入、河北企業境外品牌展示宣傳、資金支持等方面建立規范化的管理制度;二是海外倉制度建設要與跨境電商制度創新有機融合,以協同推動“跨境電商+海外倉”集成業態的規范發展;三是建立海外倉與河北產業基地的對接促進機制,以推動海外倉與河北產業基地尤其是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的互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