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開始了,今年參展展會該如何選擇?經常會聽信參展公司,去了展會發現效果不是很好,展會一次投入最少是幾萬打底,現在展會又非常多,不像之前就那么幾個著名的,現在一年到頭都是展會,各個目標市場的國家都會有好幾個展會,多了往往就反而難選擇,而且不少外貿企業由于展會參加的少,挑選展會的時候并不是非常專業,反而會挑花眼,花冤枉錢,自己有一定的判斷力就比較重要。
綜合評估展會1、展會的歷史。從展會的官網上查詢,這個展會哪一年開始舉辦的,幾天舉辦一次?一共舉辦了多少次?時間越長,表明展會越好,因為如果展會吸引不到買家賣家,那么這個展會就不可能存在這么久。展會時間越長,代表知道這個展會的人也越多,影響力越大。
2、展會的規模。展館有多少面積,有多少個展位,多少個特裝展,有多少分類的展館,比如廣交會上會有中國館、海外館。
3、參展人數。最終是要靠客戶下單的,人數多,那么意味著曝光多,是一個概率上的問題。
4、知名度。上面這些信息,可以說是泛的,我們要選擇的展會必定是選擇那種比較精準一些的。可以詢問現有客戶,看他是不是知道,或者正在洽談的客戶,還可以是你的同行。如果你問的大多數都知道這個展會,那么這個知名度就還可以。在自己還沒有客戶的時候詢問同行是一種好的方法,但是同行不一定會跟你講真話,這個時候該如何做呢?這個也很簡單,我們到同行的官網或者對方的B2B平臺上去看,同行一般會把這個放出來,特別是在展會前大部分會放上去做一個宣傳預熱,實在不知道選什么就找幾個同行觀察一段時間,自然就能知道哪些展會是自己行業效果比較好的展會。
根據參展目的選擇展會
在選擇展會的時候也要看你們參展的目的,有的展會是宣傳品牌的目的,有的展會是宣傳自己的品牌,宣傳新品去的,而我們一般的國內外貿公司參展的目的都是去直接接單。在選擇的時候我們就要看他的官網,如果都是特裝展,展位都非常大,都是非常大的知名企業,展會名稱又有個某某消費展,比如近期1月8號到1月11號的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零售型展會,那么這種就是一種品牌宣傳的展會。對于化工、機械等產品的企業就不太適合。這類展會對于電子電器,有自主品牌的企業,偏向于消費產品,那么就可以去嘗試一下。
2019年1月8號到11號展覽地點:美國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當然今年來不及去參加的小伙伴在阿里國際站CES專區上,也可以到阿里國際站首頁,進入里面的CES專區,參展供應商新產品都在里面,都是以視頻形式展示。
對于不找供應商的公司,并不是對于自己來說就沒有關系了,查看學習吸收這些商家的展現內容借鑒一些視頻方面的學習內容也是很有必要的。
根據自己公司的定位選擇展會
其次要看一下自己的定位,并不是說展覽公司說哪里好就去哪里。首先要定位自己的客戶類型,根據自己的定位,是做歐美、日本這種高端市場,還是中東這種終端市場,又或者是印度、非洲等地端市場。根據自己的檔次,價格水平。
在選擇好展會之后,也要對客戶的行為習慣對業務員做一個培訓。例如當地客戶的行為習慣,有的區域對顏色有一定的要求,對包裝有一定的要求,對測試有一定的要求。
海外展會區域及性質的選擇
有不少公司選擇參加廣交會,效果不錯,廣交會之后又去上海展,香港展,都取得了一個不錯的效果。于是就嘗試參加國外的展會,但是去了國外發現反而沒有在國內效果好。
分析了一下原因,因為來參加廣交會,上海展,香港展的都是中國供應商,國外客戶就是沖著中國產品來的,面對的是國內的同行。但是一到國外,客戶去參展并不一定是沖著MADE IN CHINA產品來的。大部分國內企業對國內同行非常了解,但是對國外同行未必非常了解,在這種還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去國外參展就很可能導致還不如國內展會好。
其實廣交會都還不算一個國際性展會,國際性展會,要參展商超過一半來自國外是來自全球各地的,客戶也超過一半來自國外也是來自全球各地的。大部分是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比如德國五金展,這些國家的特點是展會分類非常專業,區分的非常細,而且交通和基礎設施比較方便。在德國、意大利、名美國之類國家這種國際型展會比較多。
大部分我們在海外某個國家參加的是區域型展會,在選擇的時候要考慮這個展會的舉辦地,會不會有大量的目標客戶。比如你的市場大部分幾種在南美洲市場,那么像巴西這類比較重要的國家開的展會就比較符合要求。
特別是自己公司的產品只針對某個國家區域的時候。要看你參加的這個展會周邊會不會有大量你的目標客戶。
還要考慮一個產業的區域,某個國家某個產業比較出名,有一定歷史根源,例如美國汽車展,意大利家具展,孟加拉紡織展...那么如果這個行業產品在當地展會辦了很多年,那么在當地應該能找到很多這樣對應的客人。
針對外貿展會,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建議是大家羅列一個表格,把能考慮的各項因素例如目標客戶、規模、國家...全部考慮進去,哪些達到了要求,哪些沒有達到要求,各項羅列一個權重,綜合確定一下分數后作出一個選擇。